close

undefined
首先本文內所有照片都是直出不修圖..方便看效果(或炫技?)
感謝有美麗的MD:KIKI、倩倩、GOGO、茵茵

去年一個來詢問我上課的網友,說他玩相機6~7年了
甚麼構圖、後製、測光、相機設定與操作都很熟
深入聊天後才發現"課"是上過了,只是都不會用
只會用A模式+眼控測光,焦距、光圈影響景深與壓縮感
也一知半解,這時候我只好請他再回去熟悉一下
至少把光圈、快門、焦距的交互關係更熟悉後
再決定要不要來上課

長焦能模糊背景
undefined

而最近也遇到很多擁有器材的攝友抱怨相機沒辦法拍出
他想要的畫面,可能拍一整天只有幾張能滿意的作品,
詢問後原來也是A模式+眼控測光

到這裡我必須強調一點,科技進步了但還是有很多細節是
需要使用者來控制,我並不排斥眼控測光只不過我是偏執狂
不放心讓器材控制(笑)

舉例:
畫面中會影響眼控測光的外因太多,如模特從左邊轉到右邊
或者抬頭變低頭那恭喜了曝光度絕對會飄至少0.5~2個EV,所以
我都愛用M模式也是如此

M模式下抬頭跟低頭曝光不會飄(這是廢話 XD)
undefined

undefined

屁了這麼多該是要回來介紹最入門也是我個人覺得最深奧的
技巧:光圈、快門、焦距

首先從光圈開始介紹:

光圈同時影響兩個因素
1.進光量(亮度) 2.景深(散景)
但是還有第三個因素,那就是提升畫面的對比度與減少紫邊(畫質)
假如每個人都用徠卡的APO神鏡或SIGMA 40mm F1.4ART、85 F1.4 ART
105mmF1.4 ART那縮光圈的確跟提升畫面對比度與改善紫邊無關
但是多數人可能不會買破百萬的徠卡神鏡或拿全套健身馬(註1)

所以回到凡間來說,幾乎所有的鏡頭至少都要縮小半級以上畫質
能明顯提升,這時候縮光圈雖然會降低進光量但是能提升畫質與
控制景深

光圈開大能適度虛化背景
undefined

再來介紹快門

快門其實不簡單
同時控制進光量(曝光值)與凝結物體(快門凝結)的功能
以戶外與室內來說ISO固定在100的情況下,光圈值假定是F2
那戶外大太陽下快門可能就會在1/4000或超過1/8000都有可能

當然要拍攝出不模糊的畫面就很輕鬆...但若進入室內後
快門可能會剩下1/100或不到...為什麼呢?

因為戶外陽光下的亮度至少都超過50000LUX甚至100000LUX
(流明)註2
而室內只剩下200~500LUX...在這個情況下就很可能拍出模糊
的畫面...若不想把光圈開大(景深變淺)來提升快門...
那就只剩下提高ISO(畫質與動態減弱)這選擇

適度提升ISO能讓室內快門提升減少手震模糊機會
undefined

而一定要把畫面凝結才是好的嗎?其實不一定有時候為了故意
拍出富有動感的畫面也會放慢快門速度 如追焦

undefined

最後就是焦距

焦距影響的也有兩件事
1.景深(這我應該不用說明)  2.壓縮感(背景的視角遠近與大小)
廣角的景深很深所以幾乎都不用擔心被攝物沒在景深內而模糊

超廣角也有很強的視覺張力
undefined

而望遠鏡頭如70mm以上焦段因為景深夠淺方便把主題以外的物題
模糊掉讓主體更凸顯,所以通常都會是拍人像的好選擇
而焦段越長越望遠...主題背後的景物能看的到越少..同時
也會放大背景的比例,這就是俗稱的壓縮感

背景被放大拉近
undefined

所以大家就會知道為何海邊拍攝大海與太陽的人像都愛拿
超廣角來表現海的廣闊與張力...婚紗攝影都愛拿長焦鏡頭
來凸顯主角了,攝影101會陸續寫下去...希望可以讓剛進入
攝影的朋友能夠更快認識攝影的魅力...


註1 SIGMA高畫質鏡頭向來都有重跟大如同啞鈴的特性,故戲稱健身馬

註2 光通量 Luminous flux 符號Φv 計量單位:流明 單位符號lm(lm= cd·sr)
單位時間內由光源所發出或由被照物所吸收的總光能。

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hata6136/

我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hata6136/?modal=admin_todo_tour

arrow
arrow

    hata6136 貓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